这个暑假 在罗田的大山里
编辑:踏雪无痕 丨 来源:长江商报 丨 阅读次数:

长江商报消息 8月9日早上6点不到,陈家山村的胡雯就起床了。虽然是暑假,
但是吃过早饭,她打算跟弟弟妹妹一起到山那头的村小学去“上课”。
上的“课”不是语文数学,讲课的也不是真正的老师。 8月8日,
武汉大学“种太阳”团队暑期支教团队第四次来到这个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小山村,
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 2009年,武汉大学大二学生李可欣决定休学发起
“种太阳”项目,
把目光投向山区的留守儿童。连续四年的时间,
从原本只有几个人的支教小组发展到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数千名大学生组成的大团队。他们走进大别山区,
在当地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颗太阳。 爸爸请假和我一起过暑假 从武汉大学出发,
到罗田县胜利镇大概三个小时的车程。
再从镇上并不宽敞的公路一直开车前往大山深处,
一个小时后,就会拐入一条更窄小的乡村水泥路。
这是陈家山村居民出行最主要的一条盘山公路。 因群山连绵,
路程中几乎每隔两分钟就会有个将近90度的大弯,若正巧在拐弯处需错车,
司机们都必须格外小心:一辆车即使紧贴峭壁,另一辆车也几乎像要跌下山崖。
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因为这条羊肠小道是通向深山的,
所以并没有那么多机动车。绝大多数山里人的出行方式非常简单,
要么骑摩托车,要么步行。听说今年这群年轻人也是从武汉大学前来支教,
在镇上做运输生意的胡师傅主动提出要来接志愿者们进村,志愿者们一共17人,
连人带行李,包车总共100块。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人均不到6元。
陈家山是个不算小的村庄,一些同姓的居民聚居在临近的山头,村小队就以这些姓氏为名。
比如胡雯他们所在的这座山上,多半村民姓胡,因此被称为胡家山。
胡家山总共三十多户人家,
150余人,除了老人和小孩,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在外打工,只有少数家庭留守妇女在家照顾孩子。
胡雯两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去了上海打工,她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不久后,
三叔和三婶也都去了上海,三叔家的弟弟胡炜和妹妹胡倩也搬了过来。三个孩子中,胡雯最大,
今年12岁,已经小学毕业了。胡倩10岁,读小学四年级,胡炜,8岁。 每年一到暑假,
三个孩子几乎是一回家放下书包就坐上了去上海的长途汽车。对于他们来说,暑假一个月、
春节一个月是一年当中与父母相处的珍贵时光。 对于上海,几个孩子似乎并不太向往。
“就是楼很高,车很多。”每天爸妈去上班,她们就关在出租屋里看电视、做作业,
等晚上爸妈下班回来吃饭,一家人再去附近的公园和超市逛逛。 “不出去打工没办法啊。
我们这里都是山地,一般一家三口人只有三亩地,种的粮食只够自己吃,哪还有钱供孩子读书。
”胡倩的爸爸胡亚军,今年41岁,在上海一家电动工具厂打工。听说武大学生要来支教,
他专门请了一个月假,把三个孩子送回老家。 “他们这些大学生讲得好多了,我听孩子们说过。
”胡亚军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跟志愿者强调,陈家山小学最缺的就是有文化、懂教育技巧的人。
胡亚军其实很想像村里其他人一样,把孩子带到上海去读书。“但是公立学校进不去,
私立学校太贵,一些打工子弟学校,听说教材不一样,怕孩子跟不上。” 陈家山小学,
缺老师缺孩子 陈家山小学是一个典型的山村小学。两年前,学校还是栋破旧的土砖房,
加上老师的办公室,一共只有六间。学校门口的升旗台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旗杆是根细长的树干。
村里人用水泥做了个简陋的滑梯,是学前班的孩子们唯一的娱乐设施。 去年,
江苏一家企业捐款将近20万,资助学校翻新校舍。加上当地政府配套的资金,
现在的陈家山小学在原址前,盖起了一栋两层高的小楼。校舍门口的操场还没平整,
校门口连门都没有。不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就在堆满了建筑垃圾的操场上追逐嬉戏。
随着人口生育高峰慢慢过去,这里能招到的学生越来越少。现在,算上学前班,
学校一共只有四个年级的孩子。加上校长胡楚光,整个学校只有3个老师。
今年59岁的胡楚光在这里已经教了三十多年书,可以说,村里大部分人的启蒙教育都是由他完成的。
“我们还是希望将来可以有一到六年级。”胡楚光说,现在,学校最多的一个年级也只有十几个人,
而三年级只有8个学生。 因为缺乏师资,也没有相关设备,陈家山小学的艺体课几乎是空白。
对于这些大学生们的支教夏令营,胡楚光虽没明说,但看得出来他很喜欢。四年来的每个暑假,
在志愿者们来陈家山之前,都是他亲自走访,帮忙联系参加夏令营的孩子。 在今天,
重男轻女依然是陈家山村民普遍存在的观念。但这里绝大多数村民又都是生的女儿,为了传承香火,
超过半数的家庭都有三个以上的孩子。在至少生了两个女儿之后,一定要千方百计生下一个儿子。
比如胡亚军四兄弟中,就有三个是这种情况。只有胡雯家因为妈妈的身体原因,是独生子,
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爸爸偏心。”私下没人的时候,胡倩会跟志愿者“告状”。
因为陈家山小学只有一到三年级,她跟胡雯都在附近的野菊坳中心小学上学。野菊坳小学需要住校,
她们每个星期只能周末才回来。“每次爸爸说是给我打电话,结果都是找胡炜的。我们去上海,
胡炜可以抱着他撒娇,我就不行。” 山里面真正的家徒四壁 按照“种太阳”的习惯,在出发之前,
所有志愿者都有一到两个自己的“孩子”,除了在当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每个志愿者都要住在自己“孩子”家,
负责帮孩子们辅导功课、陪他们一起玩,以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不足。
来胡倩家的是化学学院大三女生黄志远和生科院大四女生李莉。看到两个城里的大姐姐远道而来,
三个孩子都表现得特别大方、机敏。“姐姐你坐。”“姐姐喝茶。”还没等大人们开口,
孩子们已经围在志愿者周围叽叽喳喳热络起来。 为了欢迎志愿者们,晚饭时,胡家的餐桌上摆满了菜,
其中有家里许久没出现的红烧肉、泡椒凤爪、小炒黑山羊肉。 尽管村民们都尽了最大努力表达欢迎,
但山村里简陋的生活条件还是让很多城里孩子难以习惯。在陈家山,很多家庭因为没钱,
常常是房子盖好后就不再做任何装修,房间里除了电视,没有其他电器。因此,除了少数条件好点的家庭,
志愿者们都不是洗澡,而是“擦澡”。 上厕所更是麻烦。按照当地的习惯,厕所一般修在离房间几十米远,
一间小小的屋子,几乎整天都伸手不见五指,旁边就是猪圈。上厕所的时候,除了有无数的蚊子环绕,
还不时能听到猪的哼哼声。 上海女生杨帆被分配到胡美玲家,是村里少数还住土墙房的人家之一,
一面已经倾斜的土墙被柱子撑着,房间的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女主人用几块木板拦住,算是挡风遮雨。
胡美玲的妈妈说,从她嫁过来开始家里就是这样,直到现在胡美玲12岁了,房子还是土墙,
只是更破败了而已。 但从小生长在大城市的杨帆还是震惊于当地的贫穷,胡美玲家似乎连一床多余的被子都没有。
志愿者们到达罗田两天后天气突变,她还是只能盖薄床单。 隔代关爱,总少点什么 爸妈不在身边,
爷爷奶奶又是一味宠溺,大多数陈家山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习惯上总有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胡杰的弟弟胡智,
这个小男孩似乎很难集中注意力。队长韩宝振来家访时,他就在一旁的椅子上、凉床上爬上爬下,
一刻也不消停。“常常说谎,骂人。”每次吃饭前,胡智都会吃零食,到了开饭又吃不下。
志愿者说了几次都没有效果,“又不敢说重了,有时候还没说两句他眼泪都快下来了。” 让孩子跟爷爷奶奶住,
胡亚军也不是特别情愿。“爷爷奶奶当然对他们都好,吃的喝的都给,但跟父母到底不一样。”胡亚军发现,
孩子们在家似乎压抑很多。“在娘老子面前不一样,不高兴就发脾气。像他们去上海,我们看到他们有什么不对的,
骂一顿,打一顿,到了晚上就好了,跟爷爷奶奶就不会。” 胡炜的额头上,有一道不太明显的疤痕。
这是三年前的旧伤。当年的元宵节,因为父母不在家,姐姐胡倩带着才5岁的他出去玩,
在旁边的山沟里摔了一跤,因为当时没看到血,爷爷奶奶认为不要紧,也没有请医生包扎。过了几天,
胡炜调皮弄掉了头上伤口上结的痂,爷爷奶奶才发现里面全都化脓了,这才把他送到镇上的医院去看病。
“那个医生给他绑绷带的时候绑得太紧了,几天后拆绷带才发现头上的伤口没留疤,但额头绑太紧,
血流不畅留下了一道长长的印子。” 因为自己而让弟弟受伤,胡倩颇为内疚。
今年住在他们家的黄志远和李莉一人给孩子们带了一本书。李莉带的是一本励志故事书,
黄志远带的是《千字文》。几个孩子明显对朗朗上口的《千字文》更感兴趣,每天一吃过晚饭,
就开始围着黄志远要求背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为了背书,
三个孩子还颇有竞争的态势。趁着胡炜洗澡的空档,胡倩和胡雯多背了一段,胡炜回来发现后非常生气:
“真卑鄙!” 两个孩子,不“留守”了 支教快要结束的时候,胡倩爸爸跟爷爷在饭桌上发生了一次冲突。
老人家责怪儿子,应该跟胡雯爸爸一样,有钱就拿回家盖楼房,不要到现在还是个土墙房,说出去也不好听。
但胡亚军不同意:“我又没打算搬回来住,花这个钱干什么?” 争执的结果,
是胡亚军一气之下决定带两个孩子去上海读书。黄志远本来以为胡亚军是气话,没想到第二天中午,
胡亚军突然来学校通知胡倩和胡炜,已经联系好了去上海的车子,叫他们赶紧回家收拾东西,
下午的课就不上了。 不仅是志愿者们,胡倩和胡炜也很错愕。看到女儿一脸依依不舍,
胡亚军同意给她一点时间跟同学告别。临走的时候,黄志远把《千字文》和故事书都送给了胡倩,
两个孩子都哭得稀里哗啦。 差不多同一时候,学校里也发生了一个小风波。为了方便孩子们上美术课,
志愿者们带去了很多彩笔,有时候办公室的门开着,常常有孩子自由进出。有一天上美术课的时候,
志愿者们发现彩笔少了许多,于是向孩子们询问知不知道彩笔哪里去了。 “很多孩子指认说谁谁谁拿了彩笔。
可能有些也不是他们自己拿的,是我们志愿者拿给他们玩的。其中就有个叫肖媛的小女孩,
她本来没拿,但有孩子一口咬定说她拿了,她当时就哭着回家了。”没过多久,
肖媛的奶奶气愤地冲到学校,要求对质,这件事情让韩宝振觉得非常尴尬。“安慰了她半天。
后来我又跟她一起回家找肖媛谈话,告诉她我们都相信她没拿。小孩也很懂事,后来还是跟我一起回学校了。
” “我们也知道,15天的时间能改变的有限,但是我们希望能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一点希望,
让他们知道外面还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只要肯努力,他们也能像所有城里的孩子一样生活。
他们有这样的权利。” “我觉得很欣慰。胡美玲后来越来越爱学习了。”杨帆明显感觉到,
通过跟志愿者一段时间的接触,胡美玲对于大学生活开始产生了兴趣。“一有时间她就会在家看书。
她跟我说自己将来也想读大学。” 实践团队 “种太阳”工作室正式成立于2009年5月20日,
创始人、负责人李可欣是武汉大学2007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2008年,李可欣两次志愿前往大别山区埋下梦想:“牵手大别山留守儿童共同成长”年复一年持续下去。
2008年年末,李可欣毅然休学一年,一心一意完善“种太阳”项目和工作室。
现在的“种太阳”已经成为了一个体制相对完善的校园公益组织。2010年,“种太阳”在大别山麓罗田、
英山、大悟三县和武汉市三所民办小学,全面开展流动儿童及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
参与项目的志愿者累计达1100余人,服务2900余名打工子弟,累计服务时间492.2万小时。
我们也知道,15天的时间能改变的有限,但是我们希望能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一点希望的可能,
让他们知道外面还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只要肯努力,他们也能像所有城里的孩子一样生活。
他们有这样的权利。
——志愿者说
来源:长江商报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2/09/409678.html